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纸质、布质甚至木雕的对联,都经受不了太久的风吹日晒,但良好的家风却会随着岁月茁壮成长、历久弥新,教导着子孙、守护着家人、照亮着社会大家庭。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都会经历很多,良好的家风在父母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中,通过一件又一件具体的小事,润物无声地帮助孩子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环境、正确面对成功与挫折、正确处理分歧和问题。家风,是家庭的文化氛围和环境,良好的家风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家庭中的传承。家风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是个人修养的土壤,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风格。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每个家庭都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积极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使家庭“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曾国藩家族在短短几十年间从乡村的普通农家发展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名门望族,其关键就在于家训家风,其家风曰“家俭则兴,人勤则健”。曾国藩第六代嫡孙曾樾说:“曾家家风淳朴奋进,家训世代相传,其家教秘籍全部融汇在先贤曾文正公修身、戒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为学、从政、治军之生涯”。焦裕禄有“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的家训。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至今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习近平主席每到一处工作,也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良好的家风,塑造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形成内心的自律,进而外化为高尚的情操,是家族的福泽之源。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的价值理念中,家和国相互依存,所谓“家国情怀”就是爱家和爱国的统一。国家欲长治久安,必先从涵养社会风气开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清朗的社会风气,必先从改善提振家风开始。历史上有良好家风的家族,对社会的教化作用大到无法估量。浙江金华浦江的郑义门,被誉为“江南第一家”,其《郑氏规范》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行为规范,郑氏子孙中有近二百人出仕做官,从未出现因贪污而遭罢免的现象,其家风广为传颂。优良的家风就像阳光,不仅福泽子孙,而且照亮并温暖着周围的人们。“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和万事兴。(韦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