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尚,是一种传承。当我静心思考哺育自己长大的家庭中有着怎样风尚的时候,耳边是父母一遍遍的叮咛和教诲。在小时候,我会感觉父母很烦,为什么会无数次、使用相同的语言、重复叮嘱一件事情呢?随着长大,慢慢才懂得这就是家风,这就是来自家的教导。小时候让我厌烦的那些话语,早已融入自己的灵魂,指导我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几乎出于本能地做出符合家庭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此文愿分享几句父亲说过的话,这就是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轻伤不下火线”。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因为感冒身体不舒服、不想去上学,父亲说:“你知道解放军战士吗?在战场上轻伤不下火线,用自己的意志克服身体的轻微伤痛,坚持战斗”。“解放军”在幼小的我心中是英雄和楷模,于是我背起书包充满自豪地去上学了。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退缩的时候,父亲都会说这句话,慢慢的我越来越相信意志的力量,相信很多事情再坚持一下就能完成。母亲也时常鼓励我说“就像长跑,越是到你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越需要你再坚持一下,因为你离胜利已经越来越近”。确定了目标,就坚定不移地去做,这个过程中会有困难、会有思想斗争,一个声音说“放弃吧”另一个声音说“坚持”,这时候需要强行命令自己“放下杂念,坚持到底”。当通过坚持完成目标之后,收获的是畅快淋漓的快乐。品味快乐的同时,可能会回想这个过程中自己经历的痛苦,会感到是因为“轻伤不下火线”的坚持,使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不要欺骗自己”。也是在小学的某一天,老师建议我们练钢笔字,我兴冲冲买了字帖,告诉父亲“我要每天写满一页稿纸”,父亲说:“好呀,那我每天检查”。刚开始还好,后来我就想偷懒,某天我在300个格子的稿纸上抄写了字帖上的一首诗,心里想“也不是我想空这么多格子呀,诗的格式就这么要求的嘛”。父亲看了说:“如果你从心里不想练字,你就别练。练字不是要练给别人看,是练给你自己的。不要骗我,也不要欺骗自己。”其实那时候,我也不太懂什么叫做“欺骗自己”,但是心里清楚当天练字我确实是在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长大后,越来越认识到“不欺骗自己”很重要。面对一项学习或者工作任务,如果内心在应付,结果就是“求形式、走过场”,相反如果抱着“不欺骗自己”的态度,就会用内心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就会较为周全的考虑方方面面,就会体现出一个人的责任心。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责任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责任心才会认真、才能把事情做好。我自认为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并且知道我的责任心来自父亲说过的“不要欺骗自己”。
“早起三光,迟起三慌”。也是在小学时候,不知道是因为贪玩还是什么原因,有时候到学校我才发现忘记带文具或者某个课本,父亲就会告诉我“要提前做准备,才不会丢三落四、慌慌张张,所谓‘早起三光,迟起三慌’。”上大学放假回家,开学前的两三天,父亲总会提醒我“开始收拾行李吧,列个单子,看需要带什么,别落下”。说起来这是很小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养成习惯后,就会节约很多不必浪费的时间。我们总说现代社会效率很重要,所以避免浪费时间就很重要,我也看到过身边有的人出门前,为找这找那浪费不少时间的,心里庆幸父亲提醒过我。除了节约时间,这句话还有一层含义,就是“提前做准备”,只有提前做过准备,临场才能做到心里不慌乱。从小到大,自己也经历过一些需要在同学或者同事们面前说点什么的机会,“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这句话总会提醒我预先演练一下、至少把稿子读熟一些,这样才不会到场上慌乱。其实远不只是演讲,很多工作提前想一下,就会心里有数,不至于忙中出错。
父亲母亲教导过我的话,还有很多,我也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是从哪里听来的、读来的,或者是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告诉他们的。只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看到了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反复地进行了纠正。如今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也年事渐高,我只愿他们开心快乐,对我们做子女的放心。我想我自己也一定会像我的父母一样爱孩子,也会比较敏锐吧,也会及时地、反复地纠正孩子的行为,让她健康成长,也希望她长大后能够认识到父母曾经无数次叮嘱过的那些话语,是有用的。(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