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跟随泽州公司参观了孙文龙纪念馆,一座坐落在阳城僻静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群山环抱,绿树环绕,赫然矗立着一座丰碑,记录着一个人物,谱写着一段历史。
孙文龙,(1932-1982),山西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人,生于1931年,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从优越的省委机关主动申请回乡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副县长、县长,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因积劳成疾,逝于任上,年仅51岁。
无论在哪个岗位,孙文龙的贡献都可圈可点,让山西人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任职武乡期间,发展蚕桑,使武乡成为全国新蚕区的一面旗帜,受到国务院的表彰;改土治水,全县开展了136项农田水利建设的富民工程卓有成效。屯留县任职,不畏病魔,鞠躬尽瘁,对农业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奠定了致富之基,使蚕桑生产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之一,五里庄丝织挂毯也走向了世界。他亲民为民爱民,廉政勤政善政,深得三县人民的爱戴,因而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蚕桑书记"、"焦裕禄式的好书记"。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逝世二十多年来,人们不但没有忘记他,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敬仰他、缅怀他、传颂他……

乡亲们自发的捐款集资为孙文龙修筑纪念馆,五元、十元、百元、千元,聚沙成塔的力量让孙文龙再一次鲜活起来。这一次,他没有离开,而是永远的活在了人民心中。人民呼唤孙文龙精神,时代需要孙文龙式干部。孙文龙的精神已经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孙文龙精神源自阳城、高扬太行,孙文龙的声音永远的在太行山上回荡。
孙文龙的事迹让人感动,孙文龙精神无比震撼!在警示教育月里我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站在孙文龙的雕像前,面对党旗、举起右拳,再一次重温入党誓词,庄严的对党宣誓,此刻,我的内心不只是激动,我决定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是一滴水,也要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及时送给需要解渴的人。也许我没有孙文龙书记的丰功伟绩,但小草也有它晶莹剔透的光芒!
站在阳光下,凝望着这座闪光的丰碑,孙文龙纪念馆如此醒目,我的内心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能平静。(韩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