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集团动态
学习园地
    -  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集团动态  >>  浏览内容
永不止步的领跑者

发布时间:2018/2/26 17:00:31

 

  科技与人才是企业制胜法宝,人才是第一资源。2017年2月9日,王一新副省长在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要以专业化的工匠精神,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晋能集团践行“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在清洁能源产业上引进国家首批“千人计划”专家杨立友博士领衔的专业化技术管理团队,通过“业绩”与“股权”奖励,形成“人才+项目”的引才育才模式,这在我省国有企业里尚属首家。

  杨立友拥有30年太阳能光伏行业经历,其在光伏行业的实力毋庸置疑。“对于光伏企业来说,专业化的团队是非常必要的,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会影响整体工作的推进,只有各个方面都保证高效运转,才能在行业里保持竞争优势。”杨立友说道。因此,他在加入晋能集团的同时,带来了20多人的专业化管理和技术团队,团队成员大部分有10年以上光伏从业经历,经验丰富,在运营、技术、财务、人事等各个领域独当一面。

  杨立友,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1988年获得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固态物理学博士学位。加入晋能集团前,杨立友曾任美国BP Solar公司研发部负责人、美国沙诺夫公司新材料研发部负责人、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学会光伏年会组委会委员、美国能源部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计划顾问、正泰太阳能创始人、总裁。2013年起担任晋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晋能清洁能源公司总工程师,全面负责集团投资建设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基地及运营工作。

  说起当年的回国路,杨立友依然心潮澎湃。2005年,新能源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光伏产业迎来了爆发期。尽管杨立友在国外多年,但始终关注着祖国的方方面面,尤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心存敬佩。当时的中国已经堪称“制造大国”和“全球工厂”,但高技术领域发展还很有限,光伏作为典型的“高、精、尖”产业,其发展一直受制于技术,2006年,杨立友义无反顾地回国,他要用自己多年来在美国学习、实践的成果为自己的祖国作贡献。

  2013年,集团公司把清洁能源作为产业转型的支点,杨立友与晋能就此结缘。“国有企业产业规模大,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来说,后劲会更强,发展规模和速度会更快。”远道而来,尽管是从零开始,但杨立友信心满满。   2013年底正值国内光伏行业低谷期,但依据行业规律和走势,凭借多年的经验,杨立友预测到2014年底光伏行业将逐渐“回暖”,必须尽快将工厂建成投产。尽管难度非常大,但决心已下,就要立刻付诸行动。2014年春天,杨立友来到清洁能源科技公司文水基地,从工地到会议室,哪儿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从搬运材料到修订方案,一个环节都不放过。团队成员每天早上开会,汇总前一天的工作情况,形成当天的工作方向和任务,晚上大家住在一起,随时开会讨论、解决问题。到了夏天,工厂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但是阴雨天气为施工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团队成员带领大家亲自搬运材料,趟着泥浆和工人们一起干活。从工地回来,马上又要组织开会,把发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进行汇总和分析,“7×24小时”成了他们的工作常态。就这样,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仅用6个月零7天,一片玉米地变成了一个现代化工厂,文水基地创造了一个“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业界奇迹。

  “低头拉车和抬头看路都要进行。”杨立友形象地比喻了计划性和前瞻性的重要程度。确实如此,由于政策和市场等原因,光伏技术比其他行业的技术进步更快更频繁。以平价上网为目标,既要降价,又要盈利,只能倒逼技术不断更迭,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市场。从建厂开始,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目标都很清晰,自身的优势和强项在哪里,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每个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生产一代、中试一代、研发一代”的滚动发展战略,是晋能科技取得骄人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技术水平是递进的,但每一代产品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只做单一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不利于市场匹配。正是有了决策者对企业的精准定位和对市场的科学研判,短短三年多时间,公司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2016年12月,实现GW级高效多晶产能,首批PERC产品顺利出货;2017年5月,晋中超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正式投产;2018年1月,荣获全球首张HJT光伏组件IEC新标准认证。HJT技术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完全是靠团队的创造性研发出来的,作为划时代的产品,之前能够大规模生产的只有日本,而国内产量和运转水平始终较低。2017年5月14日,晋中超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正式投产,从量产意义上讲是国内第一条生产线。

  现在,文水和晋中基地都已建成,每天都在有条不紊地生产运转。业内提到晋能科技的产品时,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技术相当厉害”。尽管如此,杨立友依然没有一点松懈:“光伏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光伏人’来说,危机意识早已深深地根植在脑子里,不敢停也不能停。”

  正是因为“永不止步”的思路,公司多项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多晶效率达到19.15%,国内平均约为18.9%;背钝化效率达到21.74%,国内平均约为21.4%;HJT平均效率超过23%,单片最高可达24.05%,更是远远超过国内平均水平。未来,在保持三代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要争做行业内部分领域的“领头羊”。

  硕果累累,杨立友最感谢的是集团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让他和他的团队成员有信心和动力放手去拼。今年,晋能科技的销售目标是超过1.5GW,目前接到的订单已经达到1.2GW,可以说是开门红。在做好生产、研发、销售的同时,公司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筹备上市工作,争取2018年底实现上市。

  始终保持全球前5%最先进产能,是杨立友和晋能科技一直以来坚持的业界“站位”。“光伏产业的前景非常好,想象空间非常大。公司将继续通过技术的革新、 生产的精益控制和最新设备的引进,保持核心竞争力,做好行业‘领跑者’,让晋能科技产品走向全球。”杨立友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从南方到北方,从民营企业到国有企业,杨立友团队凭借成熟的经验、尖端的技术、敬业的精神,使企业迅速落地投产,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晋能科技成为了全国光伏制造业的明星企业。应当承认,像杨立友和他的技术管理团队只是这个群体的代表,他们却支撑和形成了整个晋能光伏的核心竞争力。在2018年集团公司工作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启瑞指出:“集团要创新人才机制,加快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通过把人才和资源紧密结合,确保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真正实现人才“引进来”“留得住”“踏实干”,为打造一流清洁能源集团添砖加瓦。

转自:晋能集团网站

作者:郭建春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晋城泽州公司